洪武至宣德时期明朝对蒙古的经略
作者: 唐丰姣  学位年度:2010 学位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明朝 洪武至宣德时期 经略 蒙古 
描述:明朝代元后,元朝后裔退居沙漠,建廷岭北,与明朝对抗。在双方对峙局面形成过程中,关系历经变化:洪武朝,经历了由新旧皇朝之间的矛盾到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对峙的转变;建文、永乐时期,双方打破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僵局,建立并维系朝贡贸易关系;洪熙、宣德时期,在洪武和永乐两朝的余威下,双方的关系本着明朝的意志逐步规范化。明朝对蒙古的经略,既是双方关系变化的因,又是双方关系变化的果。本文以朝代为经,从洪武至宣德时期对蒙古政策的演变入手,分三章探究了这些变化的前因后果。第一章建元前后,为了在群雄角逐中求生存和发展,以及取
方孝孺及其文學之研究
作者: 陳志峰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中山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明初文學 婺州文風 儒家文學觀 方孝孺 
描述:方孝孺是明初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歷來有關他的研究有欠全面。本文試就其生平,探討他被朱棣誅殺的原因。又就其浙東的師友關係,探討其學術思想、政治思想、文學觀念和文學批評觀念。同時又嘗試分析他的文學作品,縷述他對於明中後期的文學發展的影響,圖為方孝孺的文學主張尋找一個合理的歷史定位。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财政活动研究
作者: 赵楠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 政治制度 财政活动 
描述: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的顶峰时期,这得益于明初的统治者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虽然由于过激的“削藩”政策而导致叔侄反目,燕王朱棣登基。但登基后的燕王不仅恢复了太祖时期的经济繁荣,而且在外交政策方面更为外向。由于国内、国际上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明政府从永乐年间开始组织了古代人类航运史无出其右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几乎牵扯到明朝政府政治运行的各个方面,学生才疏学浅,无法就整个航行过程进行研究,仅仅挑选出与航行过程有关部分进行粗浅的研究,略做管中窥豹。 本文首先对
论朱苏进历史小说《郑和》的通俗化特征
作者: 李君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模式化 传奇性 冲突 悬念 类型化 公共性 通俗化 
描述:军人作家朱苏进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发表了一系列军旅小说,塑造一批和平时期军队新人形象,深刻探讨和军人的牺牲及价值,以其冷峻、隽永的语言风格和深沉的思考力度在军事文学创作中独占鳌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朱苏进暂搁军旅题材,投身历史剧,并在推出《康熙帝国》、《江山风雨情》、《郑和》以及《朱元璋》等影视巨作的同时,写就了四部同名历史小说,以通俗的姿态面对广大读者。《郑和》也正是基于这样心态对“太监题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性创作,其成功的秘诀正是作品浓厚的通俗性。无论是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作品内涵
明代前中期国子监教师研究
作者: 程利娟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教师管理 明代 国子监 
描述: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其后的几代继承者基本都很重视教育,尤其是国子监的教育,并把国子监作为培养封建官僚的预备场所。因此,在明朝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朱元璋和朱棣先后创立了南京国子监、中都国子监和北京国子监,作为监生读书的场所,并严格选拔教师来对他们进行教育。为了使教师和监生各尽其责,明代还制定了严格而周密的的管理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以往的论著大多集中于监生或国子监全貌的研究,本文主要是选择国子监系统内的一个部分——教师群体——来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对教师这个群体的深入认识,并能够从教师这个侧面来理解明代国子监
陈白沙的历史世界
作者: 廖峰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 :贵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皇权 天理 良知 吴与弼 心学 陈献章 理学 朱棣 方孝孺 
描述:明代学术史的书写,并不仅仅是后人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历史对自身的反思。明末清初,诸儒们一方面对明代学术进行清算,另一方面,也有黄宗羲因之而起的制约皇权说。而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传统学术范式面临转型,许多知识分子以哲学的方式对明代学术进行诠释。在新的框架下,赋予晚明思想“启蒙”的地位。同时世有史家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志,重新梳理明代思想,产生了哲学与史学二流中分的局面。笔者则继史家之笔,欲重述明初思想史。元末明初,士大夫多不知大体,味于春秋大义,故往往视旧朝为正统,新朝为叛逆。故有方孝孺力持正统之论,恢
从《孝顺事实》看中国传统孝道政治文化
作者: 许贻惠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 :南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政治文化 《孝顺事实》 中国传统社会 孝道 
描述:自汉朝公开标榜“以孝治天下”,以后历代王朝无不运用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手段,使以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孝不仅成为支撑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支柱,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发挥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使孝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积淀成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封建帝王和儒家士人对孝道的宣传,导致了一些劝孝书在民间的流行与传播。明成祖朱棣编辑的《孝顺事实》一书,选取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孝行故事作为教化孝道的工具。根据这样一个文本,联系悠久的历史传统,本文梳理
论建文新政及其失败原因
作者: 高智超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 :武汉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建文帝 建文新政 朱允炆 靖难之役 朱棣 
描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病逝。根据遗诏,他将辛苦经营了一生的大明政权交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朱允炆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元建文。朱元璋在三十余年的执政中,为明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确立的制度也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病。建文帝不顾朱元璋关于恪守祖训的禁令,断然改制,采取了削诸藩、改官制、省州县、轻刑罚、减赋税等一系列措施,力图革新,史称“建文新政”。新政使洪武时期激烈的政治气氛得以缓和,给社会带来新的气象,因而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但是新政损害了藩王集团的利益,雄据北方、野心勃勃
明代国子监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 杨现昌  学位年度:2006 学位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监生 明朝 国子监 历事 
描述:通过元未农民战争建立起明王朝的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早在明朝建立前夕,他就创立国子学以培养人才。明朝建立后,为实现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江山永固,朱元璋将发展教育作为其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为此,他一方面继续发展作为中央国学的国子学教育,为政府培养所急需的人才,巩固政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基础性的儒学教育,使明朝的教育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 朱元璋为能使国子学、监确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为国子监制定了完备的官制体系和严格的管理体制,精心选拔教官对国子监进行管理,对监生进行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取得
清代北京祭坛建筑与祭祀研究
作者: 姚安  学位年度:2005 学位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祭坛 清代 祭祀 
描述:本文通过明清祭坛沿革、建筑景观、祀典陈设、祀典仪礼与乐舞、清代祭坛祭祀的运作等若干章节的综合阐述,对明清祭祀制度进行了客观的剖析,揭示出北京祭坛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其具备的独特的人文价值。 中国祭天的历史源远流长,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将其发祥地北京作为都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建,而在明朝新都城——北京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还特别重视祭坛宗庙的规制与营建,这对巩固统治者帝位、震慑反对势力有着特殊作用。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后,对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坛庙建设首当其冲。永乐十五年(1417年
< 1 2 3 4 5 6
Rss订阅